DFA 香港青年设计才俊奖公布
信息发布:威客码头网
点击次数:3344
更新时间:2017-12-07
香港作为亚洲的设计枢纽,一直是通向国际舞台之门。「DFA香港青年设计才俊奖」旨在提供一个重要平台,嘉许本地35岁或以下年轻设计师,及保持香港的竞争优势。今年,共有17位设计师或设计毕业生获得此奖项,当中13位将可获高达港币500,000港元的赞助,远赴海外进行为期6至12个月的实习或进修,从而拓展国际设计视野,并为香港蓬勃发展的创意行业加添新冲击。
得奖者 - 2017
在职设计师
罗佩琪
传讯设计 | 美术指导
Miss Bean - 创办人兼创意总监
「我的目标是,以感人的创作和体验,见证、甚至乎参与发动另一波本地流行文化新浪潮。」
罗佩琪(罗豆)在香港理工大学修读传讯设计,一开始已经向摄影倾斜,毕业作品是一个探讨少女文化的自拍照系列,不涉及平面设计。时值社交媒体兴起,她觉得摄影是一种直接沟通的媒体,因为感官反应总比思维要快。她大学时期接到Fujifilm的拍摄工作,又曾在摄影师夏永康的Shyalala 实习,一切那么顺理成章。罗豆由硬照摄影师做起,毕业至今短短四年,已经涉足广告影片及音乐影片的拍摄,近期更扩展至美术、内容、制作,以至前、后期工作一条龙。这既是个人动力所促成,也反映了新时代设计师的生态。
罗豆的客户包括商业公司、公共机构,也有歌星明星,当中要数Fujifilm最为合作愉快。这个客户最独特之处,是在手法和内容上都完全放手,她得以尽情发挥,更有机会在广告影片中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例如2014年的《荒废的女人》运用了存在主义的概念;而2016年的《世界命题 — 欺凌》和2017年的《世界命题 — 美丑》,是人性的批判。
但在其他情况,罗豆还得面对某些掣肘。她认为流行文化中的美学观适宜更为开放,而业界的制作严谨程度和作品内涵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广告和大众的美学观是互为影响的,这又牵涉到整个社会的视觉传讯水平。」她期待通过前往日本取经提升自己,能够以独特的电影语言,捕捉诗意的影像、进行生命的思考,对香港的流行文化作出贡献。
梁慧雯
传讯设计 | 传意设计师
Prophet - 品牌设计师
「设计不单是职业,更是一生的事业。唯有热诚,才能策动你继续前进。」
梁慧雯Celia可谓学以致用,她在香港理工大学修读视觉传意,毕业后曾任职多间设计公司,至今已成为高级设计师。她从事品牌、视觉标识、平面等多方面的设计,还画插画,不一而足,不亦乐乎。但由于一直专注于二维的设计,她期待朝向立体而整全的设计发展。
对于Celia而言,每一个品牌设计都是一场挑战、一回学习。例如她参与香港艺术中心品牌重塑的项目,她花了很大的气力,才厘清这个艺术文化基地非常复杂的层次和结构,最后成功设计出一个简洁有力的新标志 — 既保留旧设计的标识,又赋予它更现代、更自信的感觉。谈到满足感,Celia很享受为饮食机构建立品牌,并举出六年来合作愉快的芽庄越式料理。芽庄旗下还有走型格路线的BEP和走年轻路线的Canteen,虽然同样是越南食品,设计取向却大不相同,大有学问。
展览设计是Celia的另一至爱,它要求说服力和趣味性兼备,而当中的故事叙述和文化艺术元素令人着迷。最近,她参与「好香港好香港」展览的设计,惊讶地发现很多历史建筑很有趣;例如利舞台西式的建筑外观跟内部非常中式的元素,激荡出香港华洋杂处的文化。
Celia一直奉行的座右铭,是Frank Lloyd Wright的名言:「才能很好,实践更好, 热情最好。」由于视设计为事业而非职业,十多年的设计生涯非但没有冷却她的热诚,反而促使她积极争取机会到外国吸收养分,提升自己的设计知识和技术,在策划展览方面进一步发展。
伍柏基
传讯设计 | 传意设计师
孖人厨房 - 总监
「食物––是我表达自我的语言。它所带出的种种事象,让我们重新思考食物、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伍柏基Joshua的自我定位是「食物设计师」,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使用食物作为传意工具。 Joshua在加州大学读的是商业经济,跟后来的事业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商科根底让他得以从巿场的角度,审视食物设计的影响力。他放弃投资银行的工作,跟孪生哥哥创办饮食顾问及设计公司「孖人厨房」,因为从食物所得到的满足感更大。
Joshua指出,食物容易令人产生共鸣,是一个很好的表达、设计和沟通的媒介。例如食物设计师通过调校食物的造型和成分,去吸引食客,促进互动。食物是他进行设计的切入点,然后延伸至对人和社区的关怀。
目前,孖人厨房旗下有三间饮食店。「 Common Ground咖啡店」座落于中环一幢唐楼,是日间聚脚的地方,至今举办了许多工作坊、沙龙等文化活动。主打饺子的「GAO」远在哥本哈根,Joshua说因为喜欢那个城巿、喜欢观察文化差异如何影响人与食物的互动。另一间在中国内地,则在测试港式广东菜与内地人如何互动。
2015年至今,孖人厨房与油街实现和理工大学合办「盛食当灶」,计划通过交换的形式活化社会资源,实践平等分享的精神,更让社群认识、讨论及反思复合的社会问题。 《香港时令水果年历》则以平面形式进行食物设计,按月介绍十二种本地种植的时令水果,附有相关食谱和本地农场地图,推动识食与惜食。 Joshua强调,本地食材牵涉到创新、社会持续发展、网络三大元素。
Joshua期待前往欧洲一些食物设计更为成熟的国家汲取经验,返港后或以平面设计、展览等形式,提升港人对食物设计的关注。
设计学生
张少宝
传讯设计 | 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生 (传意设计)
平面设计师
「我希望能创作有意义的设计,藉以唤起人们关注社会上至关重要的事情,例如推广香港的文化。」
「每一回转变都令我成长,令我趋向一位更好的设计师。」张少宝Poe曲折的大专历程,可说是她对内心呼唤的回应。原来,Poe自小喜欢图像,挨过了高中的会计、经济科,她决定不再委屈自己。完成香港城巿大学的数码视觉设计,她凭感觉升读浸会大学的视觉艺术;一年后,她转读理工大学的传意设计 — 终于找到了!那就是:自由创作+理性思维。
Poe对于书籍设计情有独钟,这两年,她做了不少这方面的习作。她认为书的可塑性极大,她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法去处理,还可以用上所有学过的技能,包括摄影、绘画、美术设计、写作等等,好像一场永无止境的游戏。这方面,设计师Irma Boom对她启发很大。 「即使一本商业机构年刊,Boom也有本领把它设计得赏心悦目。」
既然选定了「传意设计」这一门,Poe对于所「传」的「意」,有一份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大抵也是毕业作品《近未来》受到赏识的原因。全套作品包括年历、明信片、图集和书本,内容则关于香港行将消失的物品、地方、文化和广东话。她自己最喜欢的是年历,关于香港消失的工艺,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消化有关内容,甚至要求自己要掌握十二种工艺的制作方法。
她尝试在《近未来》中以很抽象的手法去表达很具体的内容,这令她的愿景更为清晰 — 通过视觉设计去唤起人们关注一个地方最要紧的事情,而其中一大课题便是香港的文化。
金卓玮
传讯设计 | 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生 (传意设计)
自由设计师
「我希望创作能够激励别人、支持别人的视觉资讯,就像我的前辈那样激励我、支持我。」
金卓玮Matthew读上自己喜爱的学科,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马上赢得往海外深造的奖项;这便是他神采焕发的底蕴。
谈到自己在视觉艺术方面的成长,Matthew不忘对前辈感恩。中四开始修读视觉艺术,经由老师的引导,便对本地的插画师心生景仰。然后,他自己也进入了孕育插画师的大学殿堂,老师们的不同取向让他体会到设计的广阔天地,而大学的教育模式令他更自发地学习。他萌生专注于插画的意愿,是选修了陈启贤老师的插画科之后;与其说是画风的影响,不如说是那种全情投入的精神感召。
但从他的毕业作品看,Matthew仍然是多面向发展的。动画片《The Blackhole》是他尽情发挥插画技能的空间。 《We Borrowed It from Our Children》是一个书籍设计项目,讨论应否保育地球,给下一代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当中,插画固然占一席位,但主导的手法是视觉叙事。受他的毕业作品老师启发,Matthew认为用图像说故事有很大的力量,尤其是当这些视觉资讯触动到人们的情绪。因此,他期待自己运用视觉叙事去激励别人,一如他自己被激励那样。
Matthew自觉要在美术方面打好基础,他提到美国插画的黄金时代,一个个插画师都是画家出身,功力深厚。而现阶段,他并不急于在插画和设计之间作一个抉择,他什么也想去尝试和学习,先提升自己,为不同的机会作好准备。
本内容作品版权归属D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