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文明办《关于莱芜城市精神表述语评选研讨情况的报告》。会议决定,“诚信、创新、和谐、奋进”为莱芜城市精神表述语。
会议认为,莱芜城市精神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征集干部群众的意见,反复研究论证,提出“诚信、创新、和谐、奋进”为莱芜城市精神表述语,集中体现了莱芜的历史文化特征、当今人文生态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提高我市对外形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市民认知认同感,将城市精神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自觉学习、宣传、践行城市精神,准确把握其实质内涵,使之成为广大市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凝聚全市之力,为推动“四个发展”、建设“五个莱芜”做出更大贡献。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是一个城市市民的共同精神追求、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近日,在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基础上,经莱芜市城市精神研讨小组进行提炼论证,并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确立莱芜城市精神为“诚信、创新、和谐、奋进”。它将成为全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凝聚力量、奋力进取的新的精神指引。
近年来,莱芜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莱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四个发展”建设“五个莱芜”的攻坚时期。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精神引领。为此,从4月份开始,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组织实施了莱芜城市精神表述语评选活动,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三比三创”主题竞赛活动,凝聚加快发展的“莱芜力量”,展示充满活力的“莱芜形象”。
评选活动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全国共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近400名群众参与,参与范围之广、社会影响之大、群众热情之高都超出预期。城市精神表述语征集评选的过程真正成为了宣传莱芜、推介莱芜的过程,同时为提炼论证莱芜城市精神表述语奠定了坚实基础。莱芜城市精神研讨小组综合部分优秀表述语进行加工提炼,提出“诚信、创新、和谐、奋进”为莱芜城市精神表述语。
这4个词、8个字,无疑是对莱芜人民攻坚克难、奋发向上精神的凝炼和升华,汇聚着民智、凝聚了民心,是每一个人内心渴望改革、聚力发展的铿锵之音。“诚信”是城市价值取向、立市之本,“创新”是城市发展动力、强市之源,“和谐”是城市形象定位、建市之要,“奋进”是城市时代特征、兴市之道。可以说,这一城市精神表述语集中体现了莱芜鲜明而独特的城市文化核心要素,又充分展现了新时期莱芜人民的共同担当和追求。
据了解,我市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城市精神学习宣传活动,让城市精神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市民践行城市精神,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莱芜城市精神解读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莱芜历史悠久、物华天宝、齐风鲁韵、政通人和,被誉为“鲁中明珠”、“绿色钢城”。“诚信、创新、和谐、奋进”,四个词8个字,集中而凝炼地体现了莱芜鲜明而独特的城市文化核心要素,既是莱芜城市人文生态的特征,具有莱芜历史文化的内涵,又是当代莱芜人民共同追求和体现的精神。
诚信——— 城市价值取向、立市之本
人无信不立,城市亦然。诚信,即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目标取向的重要内容,也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质的基础。莱芜人民自古就崇尚“诚实守信”这一传统道德准则。春秋时期“管鲍分金”的典故成为商贾真诚合作的千古美谈;汉代“韩韶留驹”见证了一代地方官吏清廉而诚实的为官本分。诚信美德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钟效培烈士的临终遗愿,茶业口镇农民房公训“一诺千金”,五下江西寻找烈士亲属,70多年守护烈士坟茔。新时期,“时代楷模”党员企业家王守东,不忘初心、信念坚定、忠诚担当,更是将“诚信”品格升华到了更高境界。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企业的立业、兴业之基。百年老字号“莱芜锡雕”、“顺香斋”品牌以及众多获得“著名商标”的骨干企业,都是讲诚信、重质效的典范,理所当然地成为莱芜经济发展的依托和支撑。
创新——— 城市发展动力、强市之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古往今来,莱芜人民的创新精神在不同时代都能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先民莱族牟族率先培育和种植小麦和大麦,成为大汶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嬴姓族创造了嬴秦文化,为东夷文明做出了贡献;最早掌握冶炼铸造技术,汉代就以“嬴铁”著称,宋代成为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莱芜的很多创新成果和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1991年莱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唯一现场,迎接了20多个国家的官员参观考察;简政放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基层党建“六个全覆盖”、移风易俗等工作中创造的“莱芜模式”、“莱芜经验”,以及泰钢不锈钢产业、房干“中华生态第一村”、郭家沟“新农村建设”等一大批创业创新成果和亮点,备受关注和推崇……勇于创业、善于创新、敢为人先,成为莱芜“富民强市”、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和谐——— 城市形象定位、建市之要
建成宜居、美丽、文明、和谐的城市,是莱芜人一直追寻的梦想,也是历届党委政府的为政之要。和谐,是“美”的最佳状态。莱芜“生态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是莱芜的主色调,森林覆盖率达35.5%,居全省第二位,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莱芜“人情美”,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莱芜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危济困,是大爱之城,“爱心使者”“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不断涌现。莱芜“城镇美”,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古有齐鲁“夹谷会盟”,是古人贤士对于睦邻友好、和谐相处的追求和摸索;而今的“济莱协作区”,则体现出的是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先进理念和时代潮流。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坚持不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及平安莱芜、法治莱芜建设,都是莱芜人民追求文明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最新成果和具体实践。
奋进——— 城市时代特征、兴市之道
齐长城下一鼓作气的“长勺之战”,两千年之后鲁中腹地震惊中外的“莱芜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范例。“莱芜战役精神”的凝成,彰显了“不畏强敌、奋勇前进”文化基因的传承光大。和平建设时期,这一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内生外化为“攻坚克难、奋发进取”。新中国成立后,莱芜人民自力更生,建成了莱钢、莱芜发电厂、雪野水库等大型工程。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莱芜人民乘势而上,高新区创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调整强化了雪野旅游区、经济开发区和农高区,功能区特色产业兴旺、竞争力大幅提升;莱芜成为航空运动之城、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中国生姜之乡、中国黄金蜜桃之乡等。近年来,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特别是“四个发展”、“五个莱芜”,高度契合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三比三创”主题竞赛活动、全面深化改革、标准经济引领、招商引智和大项目建设、十大产业振兴提升等重大举措,吹响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奋进号角,全市上下掀起了“七项竞赛”新高潮,“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成为莱芜大地的主旋律和进行曲。
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81789220&ver=1&signature=G4jfD9k9UGsdWeMPwLSnKYfy9GHXzLrtyQpZujXQXvQGGu0tIGzn4bL7GONv*jrVgnDLsWXiic1qcDG7SQ5bOCqO5mbIS0sP28-a97CDrdRXfARtPNglqyeSzewpijSAzOfDwqRnBQ9N3UJmWhfQIL1E04wEHfyZN7PRSmsZm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