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旨目的
为了纪念缅怀在抗击英法联军侵略立下赫赫战功,在中国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做出卓越贡献的清代著名蒙古族爱国将领僧格林沁亲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搞好僧格林沁王府陈列和专题展示,通辽市僧格林沁王府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管理处与《世界汉诗》杂志社联合举办“僧格林沁亲王”杯全国楹联诗词大赛,面向海内外广大楹联诗词爱好者征集楹联、诗词、辞赋作品。
二、办赛单位
主办单位:通辽市僧格林沁王府保护修复建设工程管理处
承办单位:《世界汉诗》杂志社编辑部
三、大赛组委会
评委:孙丹林、贾学义、周拥军、何怀玉、王守仁
主 任:孙丹林 副主任:何怀玉
四、征稿内容、时间、范围
内容:楹联、诗、词、赋?
时间:2017年6月31日截稿
范围:面向海内外广大诗、词、赋、楹联爱好者
五、征稿要求
(1)诗、词、楹联、赋以弘扬“僧格林沁”英雄事迹为内容,楹联以王府内各殿舍的当时功能为题材。内容健康向上,评价客观公正。
(2)参赛作品要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雅俗共赏。用典须注明出处,符合格律,古声新声均可,不得混用。因王府格致宏大,为方便刻制,故撰联以九言至十五言为宜。
(3)参赛作品体裁包括楹联、五、七言律绝(含排律)、古风(含歌行)、词,不含新诗。
(4)参赛作品的用韵,旧韵(平水韵)新声韵(注明十八韵或十四韵)均可,但不得混用。词须用词林正韵,谱式注明出处,欢迎用常格。
(5)参赛作品楹联、诗词作品数量不受限制,骈赋不超过600字(古文言文),楹联、诗词,赋三种可以兼投,但只能获一种奖项。投稿一律用中文电子稿,附作者真实姓名、个人简介、身份证号、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微信等。来稿字迹不清或个人资料不全者不予参评。参赛作品自留底稿,恕不退稿。投稿稿件请注明标题“参赛作品”发至: hanshizazhi@163.com(大赛组委会收)。
(6)投稿即表示作者授权大赛组委会和主办单位对该作品享有使用、发表、出版等权利,不另计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本次大赛过程秉承公开公正原则,接受业界和社会的监督。本次大赛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大赛组委会有权出版、使用作品,版权归僧格林沁王府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管理处。
(7)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新作,严禁抄袭翻版,不良稿件文责自负。
(8)评奖初步结果出来后,获奖入围作品将在官方媒体、云上诗社微信公众号公示,接受监督,听取意见,最终入选作品经大赛评委无记名投票选出。
六、奖项设置
(一)楹联类,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5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800元;优秀奖6名,奖金各500元。(二)诗词类,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5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800元;优秀奖6名,奖金各500元。(三)辞赋类: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5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800元。优秀奖6名,奖金各500元。
七、评审颁奖
(1)大赛組委会刻制专用章,大赛结束后专用章自然失效。大赛颁发用证书由承办方印制提供。
(2)评选原则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初评、复评评审制,并在原征集网站公布。
(3)评委组成:由著名诗词楹联专家组成评审团,评审结果将在网上公示,接受监督。
(4)评审时间:2017年7月
(5)颁奖事宜:大赛组委会将代表主办单位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
需要撰联的厅堂
1,王府(王府也称“僧格林沁王府”。原王府院落是正方形,占地约4万平方米。1955年旗政府从吉尔嘎朗迁到甘旗卡后,将王府交给吉尔嘎朗中学当校舍,“文革”期间,建筑遭毁。现存二栋,一栋为王府正殿(5间),一栋为札萨克后仓(9间)。这两栋建筑风格独特,前廊后翘,雕梁画栋,是留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古建筑,是北方古建筑与中原文化的结晶,对研究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正門;
2,仪门(即礼仪之门,旧时官衙,府第的大门之内的门,也指官署的旁门);
3,崇圣殿门;
4,崇圣殿内;
5,揖礼厅门(接待贵宾);
6,典司官门(管理人员办公处);
7,恭勤殿门(王爷办公、接待处);
8,殿内(概括僧格林沁);
9,祠堂门(祭祖堂);
10,佛殿门;
11,僧王祠门(宣旨厅);
12,僧格林沁研究会门;
13,膳食房门;
14,札萨克大堂(旗长办案处)门;
15,大堂内;
16,管旗章京供职处门;
17,协理台吉门(代理王爷行使职权处);
18,府库门;
19,内务大堂(管理王府大小事务的机构。如:出纳,财务收支,祭祀礼仪等)门;
20,王爷习武堂门;
21,垂花门(垂花门是古代汉族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22,养性堂(书房、会客、内置书柜,文房四宝等典雅器物);
23,王爷寝殿;
24,马厩(突出马王之乡)。
(如需有关资料请网上查询)
--------------------------------------------------------------------------------------------
参考资料(更多资料请网上查询):
僧格林沁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二十六代孙,是科尔沁左翼后旗第十代札萨克王爷,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官吏中名声显赫的人物。
道光五年(1825年)僧格林沁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郡王。没有主持科左后旗政务,始终在京城供职。1825年至1855年,奉清廷之命率清军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有功而晋爵亲王。1858年5月,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失败。清朝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对于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和内地通商等内容,咸丰皇帝感到有失大清帝国的尊严“万难允准”,他总想利用与英法公使商谈税利之机,乘换约之前,设法改变条款,特别是想改变关于公使驻京条文的规定或减少它的影响。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外夷答允之前,他对海防大沽口和白河的防御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认真了,他特意任命了科尔沁左翼后旗亲王僧格林沁为专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的钦差大臣,以便加强防御,想在谈判桌上争得些主动。僧格林沁到职后,接受了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失败的教训,认真筹建大沽海口和双港的防御工事,并积极进行整顿军队和添设大沽海口水师的事宜。
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由英法联军大小战舰20艘,2 000多人组成的远征队,进攻我国海防大沽口。第二次大沽口战役,在七月二十三日夜揭开序幕。先是由英法联军挑起的,他们先破坏铁戗、铁链等最后一层拦河阻碍物“用炸炮轰断拦河大铁链二根、大综缆一根”守军哨船并未放炮还击,仅自己将铁戗系稳接固。第二天早上(二十四日辰刻),英法联军又以火轮船十余只排列戗门口外,又傍南岸炮台下,驶入火轮船三只,直逼铁戗数人浮水,用丝绳系铁戗前,以轮船拽拉铁戗十余架。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扫清进入白河的障碍。同时“他们排列多船,皆树红旗,立意后衅用武”。在这严重时刻,僧格林沁考虑两年抚局没有轻易开炮,再派员送去直隶总督恒福的照会,希望英使走北塘入京换约,但英军不准投递。就在这时英法联军“竟将合船蜂拥直上,冲至第二炮台,直撞铁戗”并开炮向岸上攻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对侵略者“欲怒多时,势难禁遏”的守军,正在忍无可忍时,僧格林沁下达了还击的命令,好似火上浇油,抗击侵略者的烈火燃烧起来。广大守军奋起还击狂敌,各营大小炮位环轰叠击,击毁敌船多只,不能行走,敌之余船皆竖白旗起碇下驶。狡猾的敌人并不想就此退出白河,他们企图哄骗岸上炮台停止放炮,而命陆战队做登陆准备,伺机反扑。约在当天下午三时,敌人的登陆部队已经组成,有六百名海军陆战队和一队工程人员。这时只见“有小舢板船二十余只,满河游驶。其向后十余只,经行拢泊南炮台河岸,该夷部队一起上岸,排列壕以外”。但遭到守军坚决回击。“抬枪鸟枪各队前往策应,连环攻击,该侵略者不敢轻易越壕沟,均向苇地藏伏但仍遭暗使的鸟枪”。这时正值湖水降落又深又软的泥泞,给侵略军的陆上进攻造成了一种巨大的障碍。在南炮台壕沟一带,侵略军搦战至夜,在守军抬枪鸟枪有力的轰击下,该夷纷纷倒地,其藏匿苇间者千余人,伏地抢进、不辨远近,清军以火弹喷筒御之,每火光一亮就看见侵略者的贼兵即排施枪炮,对准开放。侵略者术穷力尽,不敢再战,向船逃窜。清军至天明收兵,敌登陆队遂告失败。
这次战斗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广大官兵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作为这次战役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僧格林沁为维护国家独立和尊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僧格林沁率领清军抗击英法联军胜利了,英军损失颇为重大。作为一个战役来看,这次大沽口保卫战,是自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武装侵略以后,中国军队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这次战役的结果,英军“六只炮艇被打得不能作战,其中四只被击沉,25名水手和64名海军陆战队员被打死;93名水手和250名海军陆战队员受伤,伤亡总数434人。还有法国士兵伤亡,占陆战队的半数以上。在重伤之中有英国海军司令何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二次大沽口战役。
但后来因昏愦的清廷下令,将北塘作为使者换约通信往来的口岸,致使英法联军乘机登陆,占领大沽后路,攻陷我海防工事,抗击失败,僧格林沁被撤爵免职。
1860年10月,清朝政府与英法等国议和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时全国捻军起义如火如荼。11月,咸丰皇帝命令官复僧格林沁郡王爵,命其率军出征。由于镇压直隶山东的捻军有功,又复亲王爵,督师五省。由于疯狂的镇压和大量的屠杀使捻军受到严重的打击。捻军主要首领张乐行,苗沛林都死在他手。同治三年(1864年)初,进行了鄂东战役,最后在安徽霍山黑石渡打散了太平天国西北路军扶王陈德才部几十万军队,为清廷又立了大功。同治四年四月,僧格林沁率清军追剿东路捻军,即赖文光、张崇禹部,在山东曹州高楼寨中捻军埋伏,全军覆灭,僧格林沁也死在乱军之中,终年55岁。
附僧格林沁王府图片:
http://www.shiyuan5.com/saishi/499.html